在读历史的过程中,都会发现一点,古人对于自己百年之后的名声都非常的看重,非常在意自己给后世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于是形成了中国各朝各代都非常注重修史的传统,甚至当做一项国家工程去做,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首先不得不说这两部书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国家工程,《永乐大典》是中国第一步完整的百科全书,全书22937卷(目录60卷),11095册,大概3.7亿字,保留了明朝之前绝大部分的文献古籍,从永乐二年开始编制,直到永乐五年才定下初稿,参与编书的多达两万多人,由于内容浩大,所以只有一套正本,在嘉靖年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四库全书编撰在明朝对吗,才抄录了一套副本,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这套副本。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之下进行编篡的,由纪晓岚率360位学者,近4000人抄写,总耗时十三年,分成经、史、子、集四部,所以成为《四库全书》,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八亿多字。
但是这两部书虽然分属不同朝代四库全书编撰在明朝对吗,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维护统治当局的合法性。
众所周知,朱元璋死前,其实是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的,燕王朱棣由于不满侄子的削藩政策,所以率军发动靖难之役,最终获得了胜利,但是南京皇宫却被一把大火烧了,朱允炆生死未卜,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于是朱棣就自封皇帝,登上皇位,但是合法性却饱受质疑,于是为了给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的皇位提供法理依据,开始主持编制《永乐大典》,却也意外成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清朝是异族统治,几百万满足统治几亿的汉族人,所以忧患意识非常强烈,所以对于奴役汉人,树立自己合法性的愿望更加的强烈,于是在乾隆年间主持编制《四库全书》,在编制的过程中,焚毁了大量的对清朝不利的古籍,对于书中涉及到对清朝不利的字眼,也进行了篡改,保留下来的内容,也都是乾隆皇帝想让我们看到的。因此也被戏称为“四库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