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以水为媒的作品创造清透美好山水意象

文学 散文 2023-10-07 16:0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张远文

清晨,端坐如初的大地硬朗有形,兼带着某些古典的窈窕。

从武陵到雪峰,从沅江到酉水,于时间看不见的地方,芦苇在水畔听风,渔歌在岸边唱晚,大地和水的歌谣此起彼伏。

2023年9月2日,沅水里的河涨洲边,几只白鹭正俯首饮着大河的光芒。此时此刻,一群人,从北京、从天津、从西安、从上海、从长沙、从河南、从河北,一起奔赴沈从文先生的“第二故乡”——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与沈从文先生美丽愁人的文字在一起,与屈原流放沅湘的歌吟在一起,与千年的长风浩荡在一起,与胸中不败的成竹在一起,开展沈从文文学交流研讨会暨《散文 海外版》创刊三十周年庆祝活动。

湖南沅陵,是文学大家沈从文先生的“第二故乡”,沅江与酉水穿过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在此交汇,“一江控五水,一县容五湖”,山水秀丽,风光清绝。沈从文的一生和他所创作的许多作品,都和沅陵的山山水水、风物人事紧密相连。在沅陵,沈从文以水为媒,用自己的作品创造出一片清透美好的山水意象,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许多孤意而深情的优美篇章。

在活动现场,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办公厅主任李一鸣,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散文》主编汪惠仁,《美文》副主编穆涛,《散文海外版》执行主编王燕,编辑徐姗,《散文选刊》主编葛一敏,《散文百家》社长苗莉,《小说选刊》副主编、北京文艺十月文艺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沈从文集》策划编辑顾建平,《星火》主编范晓波,《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编辑刘江伟,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沈念,上海交大人文学院教授龙其林,沅陵县委副书记、县长易中华等领导与嘉宾及沅陵县作协代表,围绕“长河如诗:沅陵的文学乡愁”主题,对沈从文先生的文学创作、当代散文写作等话题,发表各自见解,展开热烈讨论。

李一鸣侃侃而谈:沅陵是一处山水胜地,两水交汇,五溪归沅。晴峰缥缈,野径绕栏,“美得令人心痛。”沅陵是一方文化宝地,王阳明在此讲学,林则徐在此挥毫,张学良在此垂钓,林徽因在此流连,闻一多在此思考,厉以宁在此读书,中华书山从此起,学富五车出典处,沈从文将这里当作“第二故乡”。沅陵是一块文学福地,百花文艺驰名天下,本是文学沃土。《散文海外版》高贵而慈悲,堪称散文故里——多少前辈曾在那里耕耘,多少名家在那里诞生,多少新秀在那里成长——从无名到有名,从青涩涩到红彤彤。沅陵是一片融合高地。文学与沅水双向奔赴,沅陵与散文互相成就、相互赋能。

胡革平娓娓道来:近年来,湖南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积极投身火热的文学实践,坚持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怀、为祖国放歌,创作了一大批引人注目的精品力作,展现了“文学湘军”的强劲实力。沅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既是薪火相传的文化圣地,也是青蓝相继、弦歌不辍的文学高地。进入新时期以来文字文学文化的体会与感受,广大沅陵作家倾情于斯、感悟于斯、深耕于斯,创作出了一大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优秀作品,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沅陵文学现象”。毫不夸张地说,沅陵是“文学湘军”中的一支劲旅,是湖南文学版图中的重镇。希望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好好珍惜此次难得的机会文字文学文化的体会与感受,多学习、多交流、多请教,进一步把准方向、找准定位、提升能力,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新篇章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地彰显作家智慧,展现作协作为,贡献文学力量。

汪惠仁真诚真切地说:《散文海外版》三十年来着眼于全球华文散文写作与研究,以自己的眼光选择传播了无数佳作,对我国当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祝福《散文海外版》和所有的文学期刊同行,携带勇气与智慧,成就奇迹。

沈从文先生的孙女沈红女士专门致信:沅陵是历史文化重镇,人文荟萃,令人神往。我个人的理解,正是沅陵风土人情之美,成就了古今文学的“许多深长优美的篇章”以及多项文化遗产。辰州古城有沈家漂泊中的栖居地,20世纪这里建有一座小小的“芸庐”,不仅是沈家兄妹的居所,也成为老先生湘西作品中的一个文学空间。抗日战火中,一众奔赴西南的教授在漫长迁徙途中辗转路过,所以这里曾经承载了一段历史足迹。二十年前沈虎雏老师、张之佩老师和吉首大学老师们同行沅陵,踏勘和体会老先生文字中的场景,流连忘返。且前往岳萌老人墓地拜谒,看望乌宿亲友。我的父母对沅陵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希望不久的将来有机会拜访你们,漫溯酉水,聆听辰河。

易中华在致辞中满怀深情:这是一场沅陵文化传承与全国散文发展双向奔赴的文化盛典,让我们汇聚“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的磅礴力量,浓烈“怀景怀乡怀味”的炽热情怀,深入实施“五新四城”战略,以文化的力量致敬历史、赋能当代、光照未来,奋力书写现代化新怀化、新沅陵的辉煌篇章。随后,易中华向《美文》副主编穆涛、《小说选刊》副主编顾建平颁发沅陵沈从文研究会顾问聘书,且举行了“沅陵沈从文研究会”揭牌仪式。

当天下午,领导与嘉宾们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在芸芦旧址中寻找从文先生的文影遗踪;在龙兴讲寺里探访虎溪书院的阳明布道;在中华书山上拜谒二酉藏书的文脉书香,共赏白河谷的碧水拖蓝,借母溪的群山叠翠。在独特的人文历史与秀美山水中,回顾和探讨沈从文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过程。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一瓣书香,滋养灵魂。听说,宽大的沅水收藏过一些流失的玄机。中华书山,二酉藏书,侧身斜卧在显而易见的光阴里,妥妥的,醉了十万江山。正如《星火》主编范晓波老师在他的精美短片《沅陵乡愁》中所说:看见清秀的沅江和酉水,看见壮美的彩虹。云瀑还在山巅之上倾泻,我们不知要涉过多少溪涧河流,才能追上你的心痛;要穿过多少深山野寨,才能掂出命运的分量;要经历过多少次雨过天晴,才能如此灿烂地泪流满面。

月光中,我们需要驾长车向着春天奔跑,逐鹿每一个光芒万丈的日子。所有的追逐,都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风雅里,在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的宣纸上,在大风起兮、千古风流的故事里,在高山流水、响遏行云的旋律中。我们只需用手指轻轻一划,五万峰青山,便可分娩出三千里碧水为路,长河如诗,斯文在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