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一源多流”的学术及文化特色

中医 学派 2023-08-30 14:05

中医就是中国的医术,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传承中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近几年,保护中医、传承中医、弘扬中医,乃至中医创业的政策密集出台,日本中医(汉方)、韩国中医(韩医)、美国中医、德国中医……方兴未艾。70万中医人企盼的中医复兴曙光初现。

无论中医医生、还是中医爱好者,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对5000年间的中医流派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做一个有担当的中医传承者、践行者。

中医经典必背伤寒论_背伤寒论3000遍_学中医背伤寒论有多大用

在中医学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学术流派灿若群星。涌现出了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著名医家,他们在学术上各领风骚、独树一帜。而相互之间的争鸣与渗透,又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使中医理论不断完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中医学“一源多流”的学术及文化特色。

背伤寒论3000遍_学中医背伤寒论有多大用_中医经典必背伤寒论

【一、医经学派

以研究古代医学的基础理论为主,古代记载的医经有七家,但是仅有《黄帝内经》流传下来,对《黄帝内经》的研究也就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医经学派的著名人物和代表作品有扁鹊和《难经》、华佗和《中藏经》、皇甫谧和《针灸甲乙经》、全元起和《内经训解》、杨上善和《太素》、王冰和《素问注释》、吴琨和《素问吴注》、张介宾和《类经》等。

【二、经方学派】

“经方”即经验方,宋代以后因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尊为经典著作,所以“经方”就用来专指《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经典方”。经方学派明清最盛中医经典必背伤寒论,代表人物有方有执、柯琴、徐大椿、喻嘉言、张锡驹等。主要典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古今录验》、《近效方》、《崔氏方》、葛洪《肘后方》、孙思邈《千金方》、《外台秘要》等。

【三、伤寒学派】

专门研究张仲景的《伤寒论》和《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伤寒论的一部分,形成于晋代,绵延至清代,著名人物有王叔和、孙思邈、巢元方、王焘、庞安时、常器之、郭雍等。主要典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庞安时撰《伤寒总病论》、许叔微《 伤寒百证歌 》、《伤寒九十论》、《伤寒发微论》、郭雍《伤寒补亡论》等。

学中医背伤寒论有多大用_中医经典必背伤寒论_背伤寒论3000遍

【四、河间学派】

亦称寒凉派,由“金元四大家之首”金代河间著名医家刘完素开创,以阐发火热病机为中心内容,擅长运用寒凉的治疗手法。河间学派在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攻邪学派和丹溪学派,又是温病学派产生的先导,是中医学术史上颇具影响的学派之一。河间学派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师承授受关系,自刘完素创火热论之后,承袭其术者不乏其人。据史料记载,亲炙其学者,有穆大黄、穆子昭、董系、马宗素、荆山浮屠等。主要典籍:《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保童秘要》、《素问药注》、《刘河间医学》。

【五、攻邪学派】

亦称攻下派,以“金元四大家”金代张从正为代表,强调“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学术思想,在继承了河间学派善用寒凉的特点之外,又发展出了用汗、吐、下来驱邪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影响到后来的温病学派。主要典籍:《张子和心镜》(又名《伤寒心镜》)。

【六、滋阴学派】

亦称养阴派、丹溪学派,以元代朱震亨为代表,因其家乡有一条溪流叫作丹溪中医经典必背伤寒论,所以人们称之为丹溪先生。朱震亨是河间学派刘完素的第三代弟子,继承河间学派的同时,在医学理论上把外感火热引向内伤火热,主在阐发滋阴降火。朱震亨之后,丹溪学派中最有成就的人物为戴思恭、王履、王纶和徐彦纯。主要典籍:《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等。

背伤寒论3000遍_中医经典必背伤寒论_学中医背伤寒论有多大用

【七、易水学派】

创始人为金代易州人张元素,以研究脏腑病机为中心,在诊断和治疗脏腑病症方面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也为温补学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张元素的弟子李杲和王好古继之成为易水学派的中坚人物。

【八、温补学派】

形成于明代,薛已(薛立斋)是此派的先导,主要人物有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等。这一学派以研究脾肾及命门水火的生理特性及其病理变化为中心内容,进一步发展了易水学派的脏腑病机学说。主要典籍:薛已《外科枢要》、《内科摘要》、《女科撮要》、《疠疡机要》、《正体类要》、《口齿类要》等

背伤寒论3000遍_学中医背伤寒论有多大用_中医经典必背伤寒论

“名方中医APP”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报》社联合支持下,由名方中医医生集团创建的中医医生个人线上诊所创业平台。中医医生可一键设置搭建属于自己的个人线上诊所,平台对参加该项目的医生实施特殊经济扶持政策,除药材成本,所有诊疗收入均归医生所有,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做医生,也做老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