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论语集注》是中国读书人的必读书

论语 朱熹 2023-05-15 12:05

我们今天开始学习,这个朱熹的《论语集注》。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主流的文化就是儒家文化。那这个主流文化他的创始人或者说我们说他的宗师就是孔子。孔子号称述而不作,所以他并没有长篇大论留给我们看。现在我们总能够看到的四书五经或者十三经,只有《论语》这本书是比较集中的记录了孔子的讲话。这本书在唐朝的时候才开始被重视。之前的话呢,并没有成为经,因为在儒家的那个文化系统里面,经他是只有五本啊,就是诗书易礼春秋,其他的书都只能叫做子或者传。从这个定义上来讲,《论语》算是子书,可能还要低一个层次。所以唐朝的杜甫才有一句话叫小儿学问止论语。就说小孩子的学问只到论语。这说明在唐朝的时候《论语》还是小学生的读物啊,但是这个事出现翻转是什么时候呢?北宋的时候。理学家程颐程颢,就把那个《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提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论语》就上升到了经的高度,人们读五经之前要先读四书。于是才有了我们现在通常所讲的四书五经,他的四书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中《大学》《中庸》是从《礼记》面摘出来的。然后经过理学家的注解,从宋朝以后,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是中国读书人的必读书。

我选择的这一本《论语》,他是朱熹的注本。为什么我要选朱熹的注本?因为他这个注本是宋朝以后的官方通行本。我们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把他学习一遍。学习的目的在于什么呢?就在于通过这样一个朱熹的注解。使得我们跟孔子之间实现一个沟通。让我们对儒家的一些基本的观念还有信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我讲这个《论语集注》的一个思路是怎么样的。第一,我是把《论语》放回到他那个时代当中去解读。这本书产生的时代就是春秋时代,我们知道春秋时代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大乱世。读者首先要了解孔子以及孔子的时代,方能理解《论语》的本义。然第二个,这本书他是朱熹的一个注解。所以我们在往后的解读过程当中,我们还会讲到朱熹的时代。第三,因为我们是现代人,我们读书是为我们服务。我们要学习古人经典,或者说要触类旁通的话就不可避免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立场去思考。所以这就是我的一个思路。放到三个时代的框架之下去实现它的一个解读。第一个是孔子的时代,第二个是朱熹的时代,第三个是我们的时代,前后跨越2500年。

家庭必读礼品装四书·五经_四书五经能看吗_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五经指的是

我们先要弄清楚几个问题。第一,孔子是谁。我们读一个人的书,首先要了解作者是什么人。第二,因为孔子的《论语》这本书是他跟他的弟子教学过程所产生出来的火花,弟子们对他的这些言行进行一个记录,我们称之为语录体。这样一个产生的过程,我们就要去了解他们那个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第三,我们说孔子是一个教育家,那他的教学对象是谁?那既然有教学就一定教学对象,对吧?第四,孔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们学一样东西,肯定是有一个目标。国家设置这门课程也有目标。第五,我们学习论语的目的是什么?他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孔子是谁。我们都知道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宋国又是商王朝的后裔。商王朝的帝王。他是子姓。孔子的先祖是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司马。大概是公元七世纪这样的。孔父嘉跟华督产生了矛盾,那个华都看上了孔父嘉的妻子,然后发动一系列的叛乱。先杀孔父嘉,再杀宋国国君。于是孔父嘉的后人为了避难,移居鲁国。大概200年后,六代人,就有了孔子。所以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这就是孔子的姓氏,他在家族哪里来。商王朝的后裔。以前说孔子是没落的贵族,没落之是贵族,是什么贵族?商王朝的后裔,宋国的贵族。那么孔子的家庭是怎么样的?他的父亲是鲁国的勇士,叫叔梁纥。叔梁纥之前有一个夫人,连续生了好几个女儿,好不容易生了个儿子,还是个残疾。在古代特别是春秋的时候,要继承家业必须要健全的男子,才能够担当的起这个家族的重任对吧,叔梁纥他是一个大夫,那个年代的士大夫都是要文武双全的,脚残疾的一个继承人,那显然是不能做的对吧于是叔梁纥重新取了一个,就是孔子母亲颜徵在。孔子出生以后不久,他爸就去世了。孔子母亲不愿与正室争夺,带着孔子出去自己分居。这是孔子年少困境的原因。第三,孔子的时代。春秋时期那是一个分封制的社会。因为正常的分封制,除了国君,其他岗位,你就算是世袭,都会有一个变动,有常规的制度。但是春秋的时候这种制度被破坏了。就造成一种结果是什么?就是说一个家族长期霸占一个岗位的现象。这个是社会制度发展的一个变动啊,那么对于这个社会上的人来讲,那就要重新去适应一个时代。

第四,孔子作为一个没落的宋国贵族后裔。他一生下来,他就注定要成为士大夫,他不可能去做农民也不可能去做商人。这是他的人生道路,必然如此的,成年以后,就成为了一个士大夫,所以我们要明白他首先是一个士大夫。孔子也曾经走进过政治的核心,就是跟着鲁昭公发动了隳三都这样重大的改革。虽然改革失败了,但是他曾经走进过权力的核心,可以这么讲。所以我们要明白孔子他的一生最主要的身份不是一个老师。而是鲁国的士大夫。然后儒家的宗师。他在他那个时代他的岗位,他的工作,他的社会阶层还是一名士大夫,就是那个国家的管理阶层。用马克思的话说那就是统治阶级啊!所以我们要明白,孔子的三重身份,第一,他是宋国的贵族后裔对吧?第二个还是士大夫,第三,他才是儒家的宗师。在当时来讲,他的学派还没有成型,所以还不能叫他儒家创始人或者宗师。他主要的身份在他那时代就是士大夫。

孔子的学问是什么。他既然是一个士大夫,他的学问是什么?那就是一个士大夫必备的技能。回过头去看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士大夫要会什么?六艺之学。六艺之学是包括射箭骑马驾车,排兵布阵这些学问的。文字语言之类那些都是基本的。然后他学习的典籍是什么?他学的典籍就是《易经》《尚书》《周礼》《诗》之类,这些学问统称为王官学。关于王官学啊!是孔子之前几千年留下来的一个学问,不断积累而成。就说孔子他的学问,其实就是西周传下来的王官学。因为那个时候的学问,从上古传下来的道术非常完整啊,孔子是名士大夫,四处求学,包括问礼于老子,就掌握了这个学问,名满当时。因为东周以后,文化衰落,很多学问已经失传。孔子这样的大满贯也是很少的。

然后我们再看孔子的教学对象。孔子是士大夫,他会王官学。那他教育的对象肯定也是培养士大夫。他传授的是他会的。士和大夫还不一样,大夫是有职务的士,士是四民之一。孔子教学的对象就是这些士大夫的家族成员和子弟或者那些平民想成为士大夫的。这就是他的教学对象。这些教学对象就在我们的《论语》出现,不断的出现,那就是他的学生对吧。所以这点要明白。孔子他既然要做教育,他所教育的内容必定要符合那个市场的需要,对吧?

孔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他的教学目标是根据他最高的理想决定的。王官学的顶级是圣王。那么孔子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王官学的圣贤。尧舜是王官学里的标杆人物,就是读书人最高的向往。这点我们要搞清。古代君位世袭,那么儒家人物最多就是辅佐君王治理天下。所以儒家的学问还是做什么的?培养王佐之才,辅佐君主治理天下的。起码在民国以前都是这样。这也是为什么儒家在孔子去世以后到汉武帝时代被树立为官学,因为孔子保存了这个文化系统,他的传人重新成为国家的士大夫阶层。汉朝独尊儒术,不是孔子的学问成为主流,而是孔子传承的是上古时代的主流文化。而且他这个学问不是造反的学问而是辅佐君王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原因就在于此。他是教你怎么样成为一名合格的臣子,一个称职的君子。君子就是儒家对人才的称号。在他的时代,我们说在他的时代是如此对吧,但到后来朱熹的时代也好,现在是我们的时代。不同的年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是作为华夏民族。这些奠基性的经典都是必须要学会的。我们学论语的目的是为五经打下基础,因为五经系统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构成。因为五金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读一些打基础的书四书就是这样的书。四书的话语言,他都非常成熟的,所以我们读起来是比较容易懂的,很多都是口语是吧?然后第二条就是扩充。大学这篇文章里面提到三纲八条目,这也是朱熹总结出来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理学家总结出来的三纲。然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我们读论语。我们读论语在孔子和他弟子的交流当中,能够加深我们对三纲八条目的理解,这样呢有利于我们搭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因为三纲八条目就是给人生打框架的,自天子以至于庶民他都要具备的。我们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毛主席是有他批评儒家的资格。因为他是国家领袖。他的角度不一样。我们今天面临一个问题,五四运动来对儒家的批评很多很多,批评儒家老是培养人家怎么去做臣子,那你要了解它所产生的时代,孔子的时代都是国家领导是世袭的,国君和天子是世袭。怎么会有一种知识体系,专门去教人做国君,教每一个人怎么做国君。那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岗位他需要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是不同的。现在也一样,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去学怎么做皇帝的知识呢?大家都这么做的话,社会没法过。所以这是一个内容。

第三个就是具备初步的儒学儒学知识啊,因为儒家跟其他的学问还不一样,跟兵家不一样,跟法家不一样,跟道家不一样。虽然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分支。上古王官学分化出来诸子百家。但是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因为自己的一个目标的关系,他们都主张的是有点差异的,所以我们读论语的话可以初步了解一下。这是因为这些内容在其他的书上面,其他三本对吧,大学中庸。还有第三推进心智的成熟,为什么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心智变得成熟?首先,你在政治上,你看那些新闻的时候,你看那些时政文章的,你就不会那么幼稚,因为论语当中教给我们一些关于政治的基本常识,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我们读论语的书我们会变得更加成熟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讲,这些都是必备的。要第五个。就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建造一个文化自信的堡垒,或者说叫文化战争的防线。这个我们的国家目标有关。为什么说说跟我们的国家目标有关?我记得民国的时候有一个作家叫做冰心。这个老奶奶问她的文章我们小学的时候就读过对吧,叫繁星春水,那写了很多小诗。但是你们肯定不知道她是一个基督徒。对吧!很少有人知道。她大概活了90多岁。你们想一下在中国的土地上,有多少个像他这样的文化人。而且你们还要知道蒋介石也是基督徒。宋美龄是基督徒。你想一想。在中华民国的政府多少个基督徒?他们做秉承的是不一样的文化系啊!我们明白,在自然界当中,如果一块地里面里种了玉米,你就不能再种花生了,对吧?你再种的话,那营养不够,空间不足,文化就跟土地里的庄稼一样,人的心灵空间也是有限的。所以在目前中国的文化版图里,这个西方文化占领的矿太大了。我们传下来的几千年文化传承来讲。也就是我们的庄稼地里点了别人庄稼的状态。这会造成什么问题?你们就会看到。

当今我们的社会,我们想的,我们做的我们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跟我们100年前的祖先相比,甚至可以说是两个人种。但是这个过程只不到100年,就能够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样的一个变化,是王国维自杀的原因。因为他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文化四书五经能看吗,他预见了这种文化的没落。但这种没落是人为推动,他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我们今天我们国家提出了一个文化自信,还提出了一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如此?因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你不能拿着西方的文化来实现文化复兴对吧?你复兴了,以后你变成第二个美国。那就不叫复兴而叫复制,复制跟复兴差别是很大的。那是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对吧?它不能够实现我们的国家目标。所以这个文化系统我们就得换。我们就得换成我们自己的。但是这个过程四书五经能看吗,也是需要人为推动。他不会自然而然的达到。现在的人对我们的文化误解,简直到无法想象的地步。那我们稍微看一下,那个文化评论还有那些文化人的观点。我们读完四书五经再去看他们的观点。连吵架辩论的欲望都没有了。以前我在网络上经常跟他们辩论。唉,这个时代时代造就了这个时代的人。没办法,与其如此,那我们还不如把以前的的书好好读一下,对吧?一本一本的读,一字一句的读。在我们自己的内心首先具备这样一个文化的系统。这样我们才会是一个有正宗华夏文化血脉的人,而不是血统里存有别的文化系统的黄皮白心。当你具备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和价值体系的时候。你再去面对你的祖先,去看你的父辈你才会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你跟他们是一起的。你才会有一个有归宿感。要不然的话。你无论在事业上有多大的成功,你都会觉得灵魂的这种空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