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之——法家 :探秘中华文化的源头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儒家 百家 2023-10-28 17:01

探秘中华文化的源头一直是很多朋友的兴趣所在。

我们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孕育出独特的灿烂文化,诸如: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而哲学思想更是有:先秦诸子百家、两汉经学、魏晋玄学、佛学禅宗、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等,它们共同构筑了传承2000多年的思想核心。

但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到底起于何方?

如果说佛家属于外来文化,那么“三家”中的儒家或道家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厘清一个区分:文化与文明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文明绵延5000年,当我们在讨论“文化”时,是否同样要追溯到5000年前的文明起源?

在我看来是不用的。

文化并不等于文明。

文明是指一切非自然的人为创造,它可以简单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文化只是文明这个大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文化等同于精神文明。

所以,由此可知,当我们探寻中华文化的源头,其实是在探秘我们精神文明的源头。

我们5000年文明以良渚文化分界开始,部落时代几乎只有物质文明,精神活动还处于蒙昧状态。“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时,精神文明才会产生。

直至夏朝,由部落时代过渡到国家形态,经过1000多年的积淀,精神文明终于开始萌发。

比如,夏朝晚期的“二里头”文化,发掘的文字符号就非常类似于后世的水族文字。

但此时依然算不上发达,直到经历商、西周,三代的传承积累,才终于蔚为大观。

后世近3000年的文化脉络,不论体裁、思想如何变迁,均在三代划定的框架之内。而这个框架最主要的轮廓便是“六经”。

诸子百家中法家创始人是谁_诸子百家法_诸子百家之——法家

夏朝晚期“二里头”文化遗址复原图

可能有朋友疑惑,“六经”不是春秋末年孔子确立的吗,不是儒家经典吗,怎么成了中华文化的源头?那是否说明儒家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首先可以明确,“六经”最初并非儒家经典,儒家也不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为何说“六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呢?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六经”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即是承接夏、商、西周、春秋文化之大成,是战国之前文化的高度总结;

启下,即是开启战国“诸子百家”,并最终生成后世承袭2000年的正统文明。

它给中华文化指出了一个方向,并开辟出最初的道路。后世文明再如何繁盛诸子百家之——法家,皆沿着这条方向前行。

诸子百家中法家创始人是谁_诸子百家之——法家_诸子百家法

周公制礼

1、“六经”承上

前面说了,“六经”最初并不是儒家经典,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六经”这六部著作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前面说了它是三代及东周春秋时代的文化结晶。

其中《诗》、《书》、《礼》、《易》、《乐》,在西周时官方已经形成思想汇编;《春秋》则是春秋时代鲁国史官记述的244年国史,同样早于孔子。

孔子都还未生,儒家也还没出现,那么“六经”最初自然不可能是儒家的经典。

那么为何后来“六经”成了儒家的专属经典呢?

这就是孔子以及儒家的贡献了。

孔子“述而不作”,其实是以述为作。他将六部著作重新编撰、诠释,并且将原有的制度进行理论化,赋予它们理论基础。

比如,《诗》最初可不是“诗三百”,而是差不多有三千篇。孔子删除其中低俗的,思想内容不佳的,以及重复的,用“礼义”的标准选择出三百篇,这就是《诗经》。

再比如《礼》最初只是《仪礼》,是周公制定的让人遵守的礼仪规矩,就只是一个礼单形式而已。而孔子据此将礼仪进行理论化,与道德、治国理论相结合,赋予其思想性,最终形成《礼记》。

诸子百家之——法家_诸子百家法_诸子百家中法家创始人是谁

还有《易》,最早也只是卜筮之书,纯粹占卜之用。但孔子及儒家对其卦象进行做注,这就是《易传》,其中的《系辞》、《文言》才是《易经》中最具思想性的部分。可以说是孔子及儒家让《易经》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影响后世至深。

此外还有就是讲学。

孔子以“六经”为课本,而后来的诸子百家,因是从“六经”中脱离出去的,所以只讲自己一门一派的学说,渐渐的“六经”便成了儒家的专属经典。

而到西汉时因《乐经》遗失,武帝置“五经博士”时,便统称为后世沿用的“五经”。

诸子百家法_诸子百家之——法家_诸子百家中法家创始人是谁

孔子讲学

2、启下“诸子百家”

《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皆六经之“支流余裔”。《庄子天下篇》也有类似的见解。

后世历代认为“诸子百家”起源于周代的王官之学,而三代思想文化的结晶是“六经”,所以可以更准确地说“诸子百家”都发端于“六经”。

“诸子百家”第一次被分类定名得要到汉代。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他的《论六家要旨》中第一次给先秦最主要的六个学派作了分类: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这时候也只有六个学派有名号,且没有追溯它们各家的起源。

直到西汉末年,刘向的儿子刘歆才第一次真正给诸子百家溯源。

刘歆认为:诸子百家皆源于周朝的王官之学。

在周朝前期国家的官员与老师,两者职能是一体的。比如,某人他既是政府此部门的官员,同时也是与这个部门相关的学术知识的掌握者和传授者。

因为当时只有“官学”,没有“私学”,所以要想学习某一类知识,唯一的办法就是成为相应部门的官员,才能获得传授。但西周的官方系统是世袭的,民间下层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进入。

这就形成了官位垄断,知识垄断。

平王东迁后诸子百家之——法家,王室衰微,政府官员也就随之丧失了自己的权力,流落各地。同时诸侯国崛起,这些人便开始以私人身份教授他人专业知识,“官员”和“老师”两种职能开始分离,这就给战国时“诸子百家”的兴起预埋了种子。

诸子百家中法家创始人是谁_诸子百家之——法家_诸子百家法

“诸子百家”的源流:

儒家,出于司徒之官;

道家,出于史官;

阴阳家,出于羲和之官;(也就是观天文星象的)

法家,出于理官;

名家,出于礼官;

墨家,出于清庙之守;

纵横家,出于行人之官;

杂家,出于议官;

农家,出于农稷之官;

小说家,出于稗官。

“诸子百家”主要十家,而可观者九家。他们相互激荡,相互吸收,共同构建出中华文化的茁壮大厦。

诸子百家法_诸子百家之——法家_诸子百家中法家创始人是谁

所以综上,“六经”在我们文化中占据独特地位,它上承三代春秋,下启诸子百家。

它的《诗》奠定了中国“诗”的王国称号;

它的《尚书》、《春秋》奠定了中国2000著史的传统,让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历史;

它的《礼》让中国成为“礼仪之邦”;

它的《易》成为中国人宇宙观的核心思想。

我们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受“六经”的影响。可以说如果没有“六经”,我们也就不成其为如今的我们了。

以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