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篇二《美术教育之异同》

教育 美术 2023-05-29 15:09

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篇二

《浅论中西方美术教育之异同》

摘 要: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构成了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历史文化、不同思想观念和制度造就的教育形式也不同。国内强调美术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而西方强调“启迪”。中国学生以勤奋著称,但艺术院校的理论课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兴趣。西方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参与,西方学生主要以探索为主。中西美术教育应该取长补短,互利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方式

作者简介:王澍汀(1977-),女,山东潍坊人,河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山东省潍坊诸城实验中学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程,文化的繁荣,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构成了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为一门基本课程在普通学校中所具有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具有美育和智育的美术教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历史文化、不同思想观念和制度造就的教育形式也不同。

纵观中外美术教育史及其发展现状,发现中国美术教育方式细致到位注重理论,西方的美术教育贴近社会与自然。国内强调美术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而西方强调“启迪”。“教”是我们我国传统方式手把手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力,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式教育则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激发。前者只进行知识和技能灌输,后者则帮助学生寻找、获取知识以及应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人及其个性的承认和尊重,是西方美术教育中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学生学习以勤奋为主,西方学生主要以探索为主。确切地说西方美术教育的优点是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应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性格放任,纪律涣散,太以自我为中心。创造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这种性质在手艺人的作品里是没有的,因为他不是在创造。在西方美术超越了自身以理性的客观参照为唯一的审美取向的标准,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使自身从传统的古典写实主义中解放出来,独树一帜成为抽象、意象等表现为主的艺术风格。然而由于过分的强调美术本身的多元化、个性化和美术形式语言的独立化,其继承上的失根性和极端化也是值得批判的。我们应该汲取优点,避其不足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美术教育体系,使美术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开放的空间。

近几年来,西方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大部分来自于东欧国家和我国。这是因为东欧国家与我国都比较重视基础教育,而西方则注重观念教育,轻视基础教育。他们学生的观念很好,很有想法与见解,但技术表达欠缺。引用法国艺术界的一个说法:“有好的技术可以成为画家,有好的观念可以成为艺术家,有好的观念又有好的技术就可以成为大师”。这说明与我国实际状况相反,西方在教育理念上过于注重甚至夸大个性表达,而忽略了基础教育这个根基的问题。20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艺术活动进行自我表现从而将艺术与个人联系起来,并且渐渐介入了日常生活。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80年代以来“综合美术教育”观点成为普通美术教育,它将艺术的文化背景、艺术的发展历史、艺术的审美哲学、艺术的批评理论和艺术的生产行为看成一个自足的社会和文化系统,教育的目的在于对这个系统的全面掌握。普遍学者认为艺术没有落后和先进,艺术形式也不分高低。西方美术教育,很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的思考,教师指定的参考书、选读参考书和课外阅读学生自学,教师只是论述教材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讨论作者的观点与其他参考书的观点有何不同,并能提出个人看法,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指导者和掌控者,类似主持人。这种教学方法既没有对教材死板教条,又促进了学生课外的学习和思考,并将课堂变成学生论坛,给了学生发挥个性的机会。相比之下,国内艺术院校的理论课缺乏相应的魅力,给学生的感觉是枯燥、乏味。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自身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相结合,从而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遵循孔子“信而好古”的教育哲学,对后世影响很深。在美术教育中过于强调临摹、师承和传统。没有明确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组合。到宋元时期文人画出现后,谢赫的“六法论”影响以及画品气韵以及笔意的讲究,诗、书、画、印成一格局,对绘画的要求神似强过肖似,讲究书卷气和综合素养,不再只限于绘画技法的要求,但是也没有明确的多思维的教育理念。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才渐渐开始出现理念转型。到了20世纪前后,中国美术教育改革参照西方的和日本的教育制度、艺术观念和教育方法,同时也把传统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一并纳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在公办学校也仿照西方学制,开设图画手工等课程,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开创了现代中国美术教育先河。

我们当代的美术教育以更宽广的胸怀包涵更多的美术样式,本世纪形形色色的各种美术流派风起云涌,美术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了顺应新的艺术格局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国内的许多艺术院校调整了落后的教育模式,由重视基本功训练转向注重对个人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现代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趋向多样化,中小学的美术课就已不单纯是绘画训练,而包括了雕塑、陶瓷、编织、民间剪纸、刺绣、摄影、美术批评等等选修和必修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作为美术教师,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教育对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教化作用。它不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技巧技法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从生活中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热爱,挖掘其自身潜力,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李永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

[2]《中西审美文化比较》,聂振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3]《外国美术教育史纲》,李永长,甘肃民族出版社,2006

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相关文章:

1.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

2.中西教育比较论文

3.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

4.中西方教育体制的特点及差异论文

中西方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异。很多人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扎实,西方一些教育学者也在呼吁向亚洲包括中国学习基础教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篇一

《论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与改革

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但过于神化教育了。虽然教育是国家文明与科技发展的体现,但不应该让人感到高等教育有特殊层次。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教育传统的定义往往是学生在被动地学,而西方是自由主义学说。有人说:“中国教育模式对学生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西方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底,也容易出问题”。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我国现在教育难点和重点

一、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

如果我们还是为自己的分数和名次而拼命,如果还是为了可以上更好的大学而学习的话,中国强则是一句空话,如果我们老师还是看分数来决定这个学生是否优秀,我们孩子将失去童年的记忆。

我国的教育制度有点僵硬。而且高考制度非常让人无语和无奈,先不说地方招生分数差异的问题。光是加分就让人纠结。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度,我们只能学会去适应,去争取,因为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社会,也不能让社会来适应我们,只有自己去适应社会,高考的道路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力争自己可以踏过这人生转折点的独木桥,只能力求自己不成为那个被挤掉的人。中国的教育是面对大多数学生,不否认这种“广泛”的教育尺度或者方法会埋没一些所谓天才学生,但教育体制不会因为某个人有特长或者潜力而改变,它教育的原则是教会大多数的学生,而不是只教某个人。很多同学抱怨很多课程没有用,但是还设置了这些课程。其实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在人生中,很多的知识是一定要学的,只不过是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先后的问题。高考确实不是什么讨人喜欢的制度,但是相比之下这是目前最好的制度了。

二、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

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传统,这种教育体制在新旧文化冲突中形成的新的世界观,打碎了宗教的精神枷锁,使教育获得了新生,教育上的种种变革生气勃勃地发展了起来。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的定义往往是学生被动的,而西方是自由主义。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由想象力。西方的有利于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差,也容易出问题。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大家都在头痛的事情。

很多人会说中外哲学课程差异研究方法,如果说中西方教育各有所长,那为何我们的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国那么多。从这点看,因为美国有向全世界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因此他们结合自己学生基本功不好的这个弱点,用大量的优秀留学生来弥补他们的不足。如今在美国高校搞科学研究的,很多是来自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他们除了学美国的先进技术之外,于博士和博士后提供更为丰厚的报酬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整个美国社会庞大的商业、教育界、政府研究机构等,都为这些学生毕业后提供了就业机会。所以才造就美国教育的世界龙头老大地位。

三、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切实有效地逐步提升中国教育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教育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中外哲学课程差异研究方法,局限着我们中国教育的落后于其他国家,教育水平和方法的好坏和优越,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而我们中国现在的总体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处于第三世界的水平,加上一些过去的条条框框和传统文化,导致总体水平环境必然落后其他发达国家。此外,中国人传统极其重视教育,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财富,可近几年来由于父母们对教育的重视做过了头,导致教育商业化色彩太浓。加上中国人口多,学生竞争激烈,这样的国情和社会问题也影响了学校以及整体的教育方法和质量。

虽然在教育之前,基础要打好是非常重要,但过度的重视强压,对很多孩子失去原有自然成长,导致高分而低能。而对于高等教育,一旦学生跨越了大学这个门槛,原来的依赖使他们显得迷茫。我认为高校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同时学生们应该尽可能选修其他非专业课,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加知识面。

无论父母还是学子必须记住一点,不要指望任何教育制度能改变一切。我曾经就读过普通和重点中小学校,总而言之,学生自己的能动性发展才是最关键的。自己不要,好学校也没有办法来改变你。即便是学校制度僵化,作为学生也应该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挖掘自己的潜力,为今后人生道路奠定必要的基础。

中国学生抱怨高等教育对自己的制约太多,大家知道,即便是国外著名学府,学校的制约还是存在的,欧美大学生对此常常反抗。他们的心态和中国学生们现在的逃课心态,是非常类似的,是对旧有轨制的挑战。不过,我不建议拿逃课来抗议。最好的方法是思考一下,自己想学什么,然后自己去发掘资源,去学习。教育体制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弥补。毕竟再好的大学,也只是提供资源,学生自己是否要学、学哪些,学生自己决定。如今中国的大学和社会气氛比80年代宽松多了,可看可学的资源丰富。应该尽量自己主动争取,而不是消极抗议。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重要的还是从根源上杜绝,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循序渐进地消除教育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2]钱穆.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2

[3]王苹,刘文捷.中西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外语界,2001.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