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初中文写作依托教材支架评——修教学的策略研究

人物传记 文学 2023-09-13 12:12

作文红色人物传记_红色传人作文200字_红色传奇人物作文

特殊的日子,特殊的公开课

——《写作:人物传记》教学反思

2023年2月25日,对我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天下午,我迎来了北师大培育基地的考核专家;对于工作室课题而言,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工作室课题课堂实践阶段的第一次公开课。

按照工作室课题“初中记叙文写作依托教材支架评——修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步骤,2022年寒假中课题组开展理论学习与教学设计预设,2023年春学段进入课堂教学实践阶段。在寒假期间,我对“人物传记”写作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与改进,并与工作室部分成员开展过研讨。2月25日下午工作室核心成员及部分学员都齐聚福源中学,说这节课是我们课题的第一次研讨课,很合宜。

考核时,我选定此节作为展示课,既是为了完成考核要求,同时也是课题研究的需要,更是希望借此机会得到专家指点、提升个人教学能力的需要。课题“初中记叙文写作依托教材支架评——修教学的策略研究”的主要主张是积极开发教材写作资源,充分发挥教材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我的这节《写作:人物传记》突出了这一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文本分析:

“人物传记”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这一单元共有四篇文章:《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美丽的颜色》《托尔斯泰》。在单元写作指导中出示了老舍先生的《著者略历》。这五篇文章中,《藤野先生》是一篇记人写事的回忆性散文,人物传记的特点不突出;《美丽的颜色》和《托尔斯泰》是长篇人物传记的节选,从节选的一二千文字总结传记的写作特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适合指导学生“人物传记”(小传)写作的,有两篇,一是《回忆我的母亲》,二是《著者略历》,其中后者尤为适宜:篇幅较短,记叙了老舍先生的前半生。语言也很幽默,对学生来说,比较有趣。

2.学情分析

对学生而言,“人物传记”是一个新的文学样式。传记要求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凸显人物的精神性格特征。其与回忆性记人记事散文相比,有两个不同处,一是外显的样式,二是记述的目的。人物传记基本结构特征作文红色人物传记,是按时间顺序,记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学生写自传或他传记如果字数在600字左右作文红色人物传记,那就需要按照重要程度、意义与影响等因素去择些人生时段记述描写。另外,可采用记述、描写、引用资料等手法去表现传主经历,即在表现手法上,更关注纪实性特征。

作文红色人物传记_红色传奇人物作文_红色传人作文200字

其次,人物传记是向读者介绍传主的较为全面的情况,比普通的回忆性记人写事文章时空关注度更广更深。

通过写事表现人物的性格精神特点,是学生熟悉的基本写作要求,自开始写作文,就接触到通过事件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因此通过写事反映人物特征,对于学生而言不是新鲜事物,也非难事。但在传记的结构特征以及较为全面反映人物特点这两个方面,学生是有难度的。因此基于学情考虑,传记写作教学,如何选材,如何结构文章,应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至于记叙、描写手法的高下,是所有记叙类文章关注的重点,因此不列为本节课的重点。

作文红色人物传记_红色传奇人物作文_红色传人作文200字

二、教学设计

这节课共分三个环节。

导入环节:出示《杨一笑传》,调动学生情绪;引入“人物传记”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课堂指导环节:

分为两步。

第一步,开发教材文本写作资源,搭建写作支架,帮助学生理解、归纳人物传记特点。

以《著者略历》两次变形,引导学生加深对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写作要求的理解。

1.第一次变形,将原文分成段落,突出其主体部分,并用红色标出段落前面的时间。此次变形,是为帮助学生理解人物传记在形式上的特征:时间为序,人生分段。

追问:为什么写这些事情?通过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选择每个人生阶段的重要事情,写出对传记产生的影响与意义。此追问,是为帮助学生理解人物传记的选材特点。

红色传人作文200字_作文红色人物传记_红色传奇人物作文

2.第二次变形,在上次变形的基础上,将全文分成三部分。此次变形,是为了归纳人物传记的基本结构特征:首先要介绍传主基本情况,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分段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最后总结与评价传主。

3.联系八上二单元教材中的其他文本,理解人物传记的风格。通过展示《回忆我的母亲》《美丽的颜色》等两篇文章的段落,引导学生认识人物传记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要根据实际合宜地体现出各自的风格来。

第二步,课堂训练环节以“师生共作”的形式,把人物传记写作思路展示给学生。

在这个环节,以一个学生为“样本”,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依据人物传记的基本结构及要求,列出自传的提纲。使人物传记的基本结构具体化,成为可指导学生写作的实用的提纲。

这个环节,有很大的“生成”性,教师不知道学生会怎样回答,需要敏捷灵活地现场处理传记的选材、组材等问题。每次上课,因所选学生不同,产生的提纲不同,指导效果可能也不同。个人认为,这个是最考验教师“功力”的部分。

课堂小结:明确写作任务,出示评价标准。

三、教后反思:

这节课体现了对“教材文本”写作资源的开发。这是课题“初中记叙文写作依托教材支架评——修教学的策略研究”的研究重点之一。在文本的选用和写作资源的开发上,自己认为确实是下了功夫:将八年级上册的阅读文本和写作指导中的短文,几乎全部用上。

课后北师大考核组的谢谊老师问我:人物传记与回忆性记事写人的文章区别在哪里?问题很犀利。不得不承认,此前并未进行过较为系统文体的区分与对比,仅从“人物传记”本身去梳理归纳特点与教学重点了,这必然会造成对“人物传记”体裁理解得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相似文体对比,可以清晰地将文体特征及写作要求鲜明地凸显出来。

这也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思考。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人物传记的形式特征上。还应该在“涵盖生平”“选择人生最重事件”这一点上做文章。虽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写作出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分不清人物传记和回忆性写人记事散文的区别。这个“学情”引导我不由自主地要关注人物传记“人生分段,时间为序”的形式特点。但是,真正能够体现人物传记水平,一定是选材的全面与客观精准的语言表达。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如何选材”“如何恰当准确地表达”,是不能忽视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因此,这一节课可以在教学主体部分继续深入。

那么这节课“如何选材”的指导如何实现呢?我产生了一些想法。

红色传奇人物作文_作文红色人物传记_红色传人作文200字

以《著者略历》为例,了解“时间为序,人生分段”的文体形式特征之后,应该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深度思维,把老舍先生“传记涵盖全部生平”“为什么选这件事”理解透彻与清楚。前者未能进行明确,对于后者我也做了一些引导,但深度与严谨度方面还很不够。

从“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体会到老舍先生深谙读书的快乐。语言还不够精练,思路还不够清晰,还应该继续推敲思路、锤炼指导语言,以求得用精简的语言带动学生产生思考并有所收获的效果。

《著者略历》主体部分传记六个时间段选材都可以经过引导使学生获得较深刻的理解。

此外,在课堂教学策略中,还可以调整方式,如前两个可由教师讲述引导为主,后四个时间段,可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讲述理解,预测会形成课堂的第一个高潮。

结语:

参加北师大的培训以来,最大的感受是,时时皆可学,处处皆可学。课题研究是学习,课堂教学也是学习,丰富多彩的活动亦是学习的一部分。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课堂与课题结合在一起。就像2月25日的考核,既是考核工作,同时也是课题研究的现场,还是工作室成员研讨的会场,更是个人提升的场所。

我愿意认真地工作,认真地学习,认真地成长,随时随处得到提升的契机。

微信号|赵培丽

语文名师|工作室

古风

|杏花吹满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