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德篇第四十二章:中气为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万物 正如 2023-12-31 13:01

八卦生财阵_八卦易经财库_易经八卦生财秘法

道德经.德篇

第四十二章:中气为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 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亦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易经八卦生财秘法_八卦易经财库_八卦生财阵

【导读】

本章主要告诫人们应坚守谦卑守辱之道。老子指出有些事物,减损它反而使它增加,增益它反而使它减损,过于刚强只能导致早早凋亡。这一章的前半部分讲的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

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这是继四十章之后,又一段关于“道”的基本原理的重要论述。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混而为一”的“道”,对于千姿百态的万物而言,“道”是独一无二的。

另一段话是警诫王公要以贱为本、以下为基的。对后一段内容,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段文字与上一段讲的原理关联不上,疑为三十九章文字错移本章。另一种说法是两段前后虽然不相密切关联,但意义仍相近。

这是讲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事物相反相成,双方并非不变,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这一章再次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释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八卦易经财库_易经八卦生财秘法_八卦生财阵

在前面的篇章中老子多次论述过,道为万物之本源,在这里他再次指出这一点。“一”既是表示道的唯一性,同时它也表现着道的无形、混沌、混而为一的状态。《准南子》中有:“

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员不中规,方不中矩。大浑而为一,弃累而无根。怀囊天地,为道关门。

说明“一”是道的门径,来形容道无所不在、混而为一、囊括天地、无形无声,它表示矛盾的双方还未明显分化的阶段。“二”指阴阳二气,《易经·系辞上》有“一阴一阳谓之道”之称。

世间万物大多分为相互对立转化的两个不同方面,有无、高下、先后、寒暑、正负……这些矛盾的不同方面相互转化,而万物也随之不同,从而产生了新的事物,即“三”。而这些不同的新事物又组成了大千世界。

从修练内观的角度来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由三而来,三由二生出,二由一生出,而一由道生出,一到底为何?道篇“朴散则为器”,朴为一,道为零,德是零到一的过程显化出来的。依着这个基础就能找到有生于无的这个“无”。你如何去寻呢?

老子在前章道篇已教方法:“

惚呵恍呵,中有象呵。望(恍)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鸣(冥)呵,中有请(精)呵。其请(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并不等同于一,空还是在有的层面,真正的空是“空空一空”才是空。如佛法

“照见五蕴皆空、诸法空相,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生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空”中是没有任何东西的。道就是元始的东西,涵盖有与无。那么,在这里的“一”是什么呢?老子说: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逝),筮(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焉,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先于天地,世界原本为混沌,盘古开地辟地,天地生养万物。正如《清静经》“大道无形,天地由道而生,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撑养万物”。所有的古人都是学伏羲的八卦开始。

在二之前就有了物,有物昆成,这个物就是一,这接近于道,但不等于道,这里是相对而言的。道生一,一划开天,有了天地。清静经描述:天地有浊有静,有动有静,男动女静,这里已经开始有了人的一席天地。

一接近于道,归一即去掉眼耳鼻舌身意的干扰,更好的找到本源。相对而言不二就是法门,天地就是混沌,混沌就是一。因为混沌已经是有了的层面。不离烦恼,不惧烦恼,你感受不到烦恼是因为你已把之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正如人在危急状态之下的选择,是斩钉截铁的,并没有分别心。再如学习时,对不同学科用不同方法,这其实是错误,方法只有一个,在于自我。

所以,不二就是一。正如老子描述的婴儿状态就是一的状态,当守不住一的时候,开始慢慢有了分别心的时候,就不是“一”了。有物昆成,其中混沌已是一。一划为二则有了天地,就有了“二”了,但不二就是一,当你分神时就生了万物。一不是一个数字,是一个状态。

一生二,有二就有三。三又是什么意思呢?不能陷入理解的层面,你需要体悟。二是无法单独存在的,没有一就没有二,正如百姓皆为我自然,你做成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你做成的,你只是一个执行者,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有二一定是由一生成的,阴阳已为二,你执了一就能更好的处理问题,你能看到一体两面,有了一就能显化出两面。世间万物由道生成,只是显化不一样。守住当下的专注,知行合一是最重要的。

所以,即要修练又要时时内观,就怕你是前念一起后念不跟,所以要先知先觉,不知不觉,后知后觉。

老子在第四十章也对此进行了论述: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至之也 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 谓浴毋已盈将恐渴[jie];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 ,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有大德的人能执一为天下牧,有些则会去成就自己的事业。

引申为现实意义:老子揭开了宇宙的构成之迷

依据设定(道),宇宙大我起心动念从无到有创造宇宙(道生一,一就是太极,即宇宙),数字世界出现(一生二,太极生两仪),能量世界出现(二生三,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物质世界出现(三生万物,八卦生万物)。

宇宙万物都是有阴有阳,阴阳要调和均匀、和谐平衡。比如:无人在意的普通人喜欢扎堆热闹、讨厌孤独,而众星捧月的帝王却喜欢独处、以孤家寡人自居。就是这样:任何事物都是越缺少什么就越想增补什么,越富余什么就越想减少什么。

先贤教导(点亮)了我,我也要教导(点亮)更多的人:在天道轮回中,那些逞强凶暴、虚荣攀比内卷、推动虚荣攀比内卷的人等违逆天道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不会成正果的。这句话就是我教导麻瓜众生的第一句话。

也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宇宙,一共有三种世界:数字(数据)世界,能量世界,物质世界。一切的底层都是数据,所有世界的本质都是虚拟世界。

宇宙就是由宇宙(大我)创造的虚拟世界大合集,小我(大我的分身)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借假修真、进化升级。

道生一,从无到有创造宇宙

。宇宙创造者起心动念,按照设定(道),从无到有创造宇宙。这是“无极生太极”的阶段,太极就是宇宙,更准确地讲,是宇宙奇点,不是0也不是1,而是0或1混沌态(叠加态)。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的阶段

。宇宙奇点(量子比特)不断复制、确定状态,确定为0叫闭弦,确定为1叫开弦,0和1就是两仪。这时宇宙有了数字(数据)层面。宇宙大爆炸就是数据大爆炸。西方人说0和1是能量弦,其实不是能量,而是数字!

二生三,从数字层面到能量层面转化

先是两仪生四象:0和1组成了00,01,10,11。然后是四象生八卦: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八卦出现并构成了很多种能量粒子。由于八卦的方位和属性是会变的,因此这些能量粒子有稳定的,也有不稳定的。其中有五种具有稳定的状态,叫五行能量粒子(金、木、水、火、土),它们构成了各种能量。如电子、质子、光子、中子等,这些都是能量,能量世界出现。

三生万物(八卦生万物),从能量层面到物质层面转化。

各种能量组成了原子,原子又可以组成分子,原子和分子共同构建了物质世界的万物(物就是物质的意思),物质世界诞生。

宇宙意识及意识分身继续用数据和能量演化时空万物及各种剧情,意识分身成为你我意识进行各种体验,收集数据,不断完善、进化、升级小宇宙和大宇宙。

在《金刚经》里有五种“眼睛”,凡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物质世界,高人的天眼和神人的慧眼可以“看到”能量世界,仙人的法眼和佛的佛眼可以“看到”数字世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窗户没打开也不要紧,可以打开认知的大门,用心去感悟各种世界。佛经中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意思是无论有形、有象、无形、无象,无论物质、能量、数据,都是一回事。

人们容易误会这句话。同样会被误会的还有“性命双修”,性指心灵,命指肉身载体,“性命双修”就是指内外兼修,让灵魂和肉身载体更加健康。

《道德经》第42章(本章)和第20章指出,大部分人内心空虚、精神弱小,喜欢扎堆和热闹;只有少数人内心充盈、精神强大,喜欢独处和安静。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以关注内在、修身养性、与神对话;两个人相处的时候,可以说说真心话、互相学习借鉴;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讲得更多的是没有营养的场面话、客套话、美言(比如善意谎言);四个人以及更多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胡乱扯、吹牛皮、炫耀攀比、美言(比如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浪费时间和生命。

佛教高僧也说过类似的话:“一人成佛道,二人结善缘,三人贪嗔痴。”

和老子有缘的人,在独处的时候,可以读一读《道德经》这类圣贤书,与神对话,陶冶情操、荡涤灵魂,在污浊的环境中如莲出淤泥而不染,向更高的境界进化。而那些和老子无缘的人、逞强凶暴之徒、乌合之众,天道自然会报应它们。

八卦生财阵_易经八卦生财秘法_八卦易经财库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八卦生财阵_易经八卦生财秘法_八卦易经财库

前一句讲了不二就是一,一生二,大多数人无法体悟。正如西医与中医的对比,西医是头疼治头,脚疼医脚,并不能找出导致显化在外的病源,西医只是针对局部;而中医则是从整体出发,找出病源的始发。

因为已经显化出来的病一定是由内在的某个器官的病变而导致,正如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二正如显化在外的病,一定是由另外一个原因引起,而这个原因就是一,也正所谓“因”决定“果”。

万事万物都包括阴阳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交融、冲突而达到宁和。其实达到这种所谓的“和”,就是前面所说的“二生三”的过程。三并非指绝对的一种状态,而是不同于“二”的两方面所有新事物的组合。矛盾不同方面占比不同,所产生的新事物自然也不相同。

这里的“中气以为和”的“中”与通行版的“冲气以为和”的“冲”字意思是相同的。这里说的有三种气:中气、阴气、阳气。所谓阴阳是二,三在先秦是“多数”的意思。二生三就是说,有了阴阳,很多的东西就生发出来了。

那么中气究竞是哪一种气呢?照后来《淮南子》所讲的宇宙发生的程序说:

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有一种混沌未分的气,后来这种气起了分化,轻清的气上浮为天,重浊的气下沉为地,这就是天地之始。轻清的气就阳气,重浊的气就是阴气。在阴阳二气开始分化而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中的气就叫做中(冲)气。

中(冲)是道的一种性质,老子在道篇已有此描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四章)。这种尚未完全分化的气,与道相差不多,所以叫中(冲)气,是要达到一种“和”的状态。

将其应用于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告诉人们处理一件事时,如何控制其中的各种因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平衡,都是值得思考的事。

中国自古将人与自然研究的很透彻的,要让自己平衡,负阴而抱阳,中气实足,这个“中”与道篇第五章“不如守于中”的“中”也是相呼应,不要盈满,哪怕守住三也行,然事再慢慢回到二,回到一。我们要找到一种适合的生存之道易经八卦生财秘法,找到身体的平衡之道。

阴阳只要不调和,他就会有种种的问题产生,我们先看我们自己,你常常会感觉到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

就是阴阳不调和,阳气上升下不来,阴气往下走上不去,那你就开始要调动,把阳的往下降,把阴的往上调,让它循环往复,然后就得到平衡了,一平衡你就会恢复健康。

从个人修炼内观的角度来看,正如世人在认知范围内看到的东西都认为是正确的,这其实是片面的,是你基于你自身的框架的认知。所以,要破圈,要敢于打碎已有的认知,让自己时常处于空杯状态,随万物的变化而变化。

正如量子力学出现,让人们开始接受能量的概念,那么能量又是什么呢?所以,相对而言不要在即定的范围内去认知外物。正如当下人为自分的阶层。

这种阶层其实只是为了满足“眼耳鼻舌身意”的需要,越来越满足外在的感官的需求,其实每个人在最初都是有神通的,但会被眼耳鼻舌身意所牵畔,有了分别心。

跨越阶层不是跨越外界,而是跨越自己,你只要打破五感所带来的干扰,在你的内在是没有阶层存在的。你要时时觉察自己,并不是不让你追求外在,而是要

“乐与饵,过格(客)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淡(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那么“中(冲)和”的是什么呢,是可效法天也可效法地的。老子在道篇有过交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焉,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人的一席之地,人是可以连通天地的。人是三,“三”才能生万物。人的阳气没有了就会往下走,且所呈之相便会阴郁。但如果没有阴气便往上走,便气自上行,天清气升。正如清晰的逻辑,有好也有坏,容易不变通陷入框架之中,创新不足,思维固化。

所以二生三,二是阴阳,阴阳合和了可以生一切。万物也可以负阴而抱阳,可以返回来,可以出去,也可以回归。天、地、人三者,人是万乘之王,是其中一大。

万物平等,但需区分,因为人是万物之灵,人是天地育化而出,正如佛说上三道、下三道。与动物区别在于,人是有灵光的。但在人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灵气会消退,所以要不断学习。

道先生成一,一才生了二,二生三,这是道所包含的层级。盘古一划为二生成天地,清气上升浊气下沉,人才是三。这一章重点让大家回归到本源,看到其背后的本质。

人是可以合道的,人才能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只有人才能有上乘的修练,其它物种都不行,那么人的属性是什么?

人是属于半阴半阳,伏羲八卦,一划开天,划成二截就是阴,三能测算万物,三是本源,这是规律。测算凶吉,世人只要有求去摇卦时就不准了,因为你发出了的脑电波干扰了能量运行的进程,它就受到了你的影响。

从古至今很多大家去学易经,但大多却是从一已私欲出发,便容易陷入我执。一是整体观,定会生成二,二一定不会单独存在,一定由一生成,二一定会形成各种杂念。

所以,人不要做太容易的事也不要赚太容易的钱,不要助长自己的贪嗔痴。毕竟,财富来了你要能承载得住,人的承受能力很强的,若不能承受则不能生生不息。

正心正念正觉,做成了以后会如何?做不成会如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万物抱阴而负阳,碰到事情你要先回到三,再回到二,最后回归至一,回到事物的本源。

道无处不在,正如你准备说这句话的时候已预知会有的结果,你就要克制住自己不要讲,这就是觉,所有的业都是从嘴讲出来的。当你有所觉察时,就会避免很多不好的事情的发生。正如家庭里如何做加法又如何做减法,这是智慧是要时时有所觉察。

负阴而抱阳,负是背负,人这一生背负了很多东西,正如银行存款与负债,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心境的不同。

正如佛教所说“心无挂碍”当你的存款与负债打上了你的标签时,你便心有挂碍了。正如投资,你能取得多大的收益取决于你能背负多少风险。

抱的含义是包,包正如孕妇养着胎儿,抱着自己的胎儿。你不懂得抱阳就无法修行,抱阳是丹田之气,坤是中气。

如老子道篇所述“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蓝,能毋疵乎?爱民括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为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身体是阴元神是阳。以前没生病时就要蓄能,要未雨绸缪。

八卦生财阵_易经八卦生财秘法_八卦易经财库

天下之所恶, 唯孤、寡、不谷

易经八卦生财秘法_八卦生财阵_八卦易经财库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都是向阳而生,你不懂抱阳就无法修练自己。每个人都有状态不好的时候,但只要内心是阳气十足的便不会受之影响。

但问题是世人最大的缺陷是所有的事永远在脑里,而没有去实践,因此要绝学无忧,要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

你要负阴而抱阳,守住你的先天之气,这个一是天得一以清,是以圣人以为天下牧以为一的一。 所有觉得东西都是在合一的状态,这一定是在一个整体里的状态。

合一的状态,研究自身的平衡,要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与“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这两个是呼应的。

“不如守于中”与“道冲,而浮盈”也是相应的,这就是三生万物,守住中你也能三生万物。万事万物讲究的是一个平衡的状态。

中的甲骨文很多人认为中间,那么是哪里的中间呢?中不是一个点,地气上升到云,这个时候是天地相和的日子,以清静为主不要过多出行。中是一个状态,在上面的下边界,是在下面的上边界。“冲”是道的动,“中”是道的平衡,“和”是中气以为和,是融合、和谐。

天地、万物、人是一个融合的状态,打破平衡必有秧灾。和就是不同的东西相融是和,相同的东西在一起不是和。正如老话和气生财,气场合了就生财了。

和即或两个不一样的人,或天地、或水火都能融于一起,把气调于中间的状态,虽不同但能协调。

万物都有协调的能力,现代话讲是生物链,合是对不同的接纳而不是摒除,是一种接纳的状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状态。

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又由细菌构成,身体合的状态其实是所有的细菌所构成的,协调出了问题就会动荡,正如生病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无奈人的本性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果你自己能做了得自己的主,不被外界的东西所干扰,眼睛想看什么、耳朵想听什么,嘴巴想吃什么,不让五官来干扰你,做到自律,你就能做的了自己的主。

正如中医治病,是调理全身而不是针对局部易经八卦生财秘法,就是为了让你的身体达到平衡。中气就是相互交融的那个点,太极就是阴阳合一、相互融合、相互推动,不是单一的。

正如“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合一,要如何合一呢,正如盖楼一层一层盖,急于求成便会成空中楼阁。天赋是没有努力就不能持续,贵要以贱为本,你以什么为你的立足点?

二维只能看见二维,三维只能看见三维,维度不同看见的东西不同,你要把你的心胸打开,所以立足点很重要。正如看书,在你决定去看的时候这个行为是合一的,当你看懂了也是合一。

修行是一件不易的事,但也没有哪么复杂。当你要提升你的思维时,只要多一个角度去看就能升级你的思维。佛陀也说要放下阴私的东西,万事万物要做成大事是一个相互成全的过程,相互成全才能合一,与王候一样要把百姓照顾好,水能载舟亦能腹舟,这就是相互成全。

“天下之所恶”,天下都不喜欢这样,孤是偏执的,“唯孤”即单一的。“寡、不谷”即自私的。身体就如天地一样,你要感受它,所以你要有一个高度。不会只偏爱左手而不偏爱你的右手,过于偏执没有合的状态,会出问题。

任何事都是阴、阳两个面,想要做到合一到无的状态,想要“无”便要到“有”里找,找到了“无”,在“无”中生“无”,就空了。正如第六十三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只要合道了做事就都能成。正如老话一步一个脚印去做,这背后是阴阳推动的,每一步都算数。

引申为现实意义:在宇宙中找到自己的平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是宇宙规律 ,万物要负阴而抱阳,中气要融合,在宇宙中找到自己的平衡,要与社会融合。

我们在世间做任何事,就能达到“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这个和字最初的本意一定是两个不同的人或物的融合相处这是和,而不是简单的连接字。

若生态不融合会有很多的天灾与人祸,这个和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我们的身体也要和,只有和了才能统一去完成这个事。

“分”也是为了“和”,我们要感受什么是和,若身体不和你就会跑神,不够专注。和是一个平衡的状态,天下所有的事与人都厌恶“孤”即很自私、“寡”即单一,不谷即没有包容心。你也不喜欢自私、单一且没有包容心的人。那么怎么做呢?

八卦易经财库_易经八卦生财秘法_八卦生财阵

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八卦生财阵_易经八卦生财秘法_八卦易经财库

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通行版中是“物”,牛加一个勿,物的特性是“物或行或随,或炅(热)或吹,或强或挫,或坏(培)或撱(坠)。”也如或佛家的“成住坏空”。损是减少,益是增加或增益,万物的特点是减少。

正如教育孩子,在家都是孤、寡、不谷,太过单一会物极必返,这样会损了孩子的德能,要能找到那个度,很多人不懂得规律,在大人认为好的方面可对他来说可能是坏的。

益之而损,我们认为对或好的方面实际却是坏的。在这里的损是减少妄念,对孩子也是如此爱多了就溢出来了,所以要撑握一个度。不要损孩子的福德,没有负出就得到的不可能珍惜,除非你福德足够深。

前一句讲了天道运作的规律,紧接着讲“人道”

故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即所以世上的事物,如果减损它有时反而会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有时反而得到减损。实际上,是告诉人们:得到不一定是好事,失去不一定是坏事;好事不一定是好事,坏事不一定是坏事;正所谓是“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故事一:以前,楚庄王在河雍之间的邲地战胜了晋国,凯旋归来后庄王要封赏孙叔敖,孙叔敖辞谢而不接受。后来当孙叔敖患痈疽快要死时,他对儿子说:“我如果死了,楚王一定会封赏你的,一定要推辞肥沃富饶的地方,只接受沙石之地。

在楚、荆之间有个叫寑丘的地方,那儿土地贫瘠,所以地名也难听。当地的荆人和越人都信奉鬼神、讲究迷信,所以没人喜欢那里。”

不久,孙叔敖去世了,楚庄王果然将肥沃富饶的领地封赏给孙叔敖的儿子,孙叔敖儿子谢绝了,而要求赏封寑丘之地。

按楚国的法规,功臣的封禄传到第二代就要收回封禄,唯独孙叔敖一家保存了下来,这就叫“损之而益”,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失去了不一定是坏事。

故事二:从前,晋厉公南伐楚国、东伐齐国、西伐秦国、北伐燕国,部队纵横天下,威震四方,没有阻碍也没有挫折。

于是厉公在嘉陵会合诸侯,气横志骄、淫侈无度、残害百姓。国内无辅佐规谏的大臣,国外没有诸侯的援助。同时又杀戮忠臣,亲近小人。

在会合诸侯的第二年,厉公出游宠臣匠骊氏的领地时,被栾书、中行偃劫持,囚禁起来;这时诸侯中没有一个来搭救他,百姓中也没有一个同情他,囚禁三个月后就一命呜呼了。

每战必胜,每攻必克,然后扩展土地,提高威望,这是每个天下人都希望得到的利益。但晋厉公却因为这些而落得个身死国亡。这就叫“益之而损”,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孔子读《易经》,读到《损》卦和《益》卦时,经常叹息道:“懂得益和损之间的关系的人,应该属于行王道的君王。”

所以说,我们要想做个聪明智慧有福气的人,也需要领悟“损和益”的关系——满招损,谦受益;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曾国藩在家书中更是称之为“盈虚之理”,他说:求缺惜福,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佳人生境界。

所以,我们在顺境时,得意时,要谦虚低调,保持头脑清醒,切勿鲁莽行事;我们在逆境时,失意时,不要灰心泄气,更要积极进取,待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就是有各种阴和阳组成的,比如说成功与失败、男人与女人、高兴与悲伤、得到与失去、生与死、白天与黑夜、爱与恨、多与少、福与祸等等。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人生,尽量道法自然,阴阳平衡,才能真正活得洒脱。

从个人修练内观的角度,勿字是立足于心,即不是指当下也不是指未来更不是指过去。人有天赋才能学好,许多人学不好总认为是天赋不好且直困于此。所以勿是指不要的意思,更象动词不要这样,是指中间“去做”的这个过程,在进行中阻止一些事情的发展就是勿,即不要这样,这更多的指一种状态。

勿与前面是可以联在一起的,是指王公不要怎么样。“之”是代词,损什么而益,益什么而损。勿损之而益,不要去做损这个而益那个的事,要中气和一才好。

正如阴阳合和,阳多也不行阴多也不行,不要偏执一端。益之太过损之太过都不好,因为不平衡了。正如太极由6与9组成,相互推动相互成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才能有推进的力量,这就是平衡。

如何做到平衡呢,第四十三章会告诉你。老子强调自然,整容不能动脸,看的是脸,长久来看是人生。想改命唯有勤奋,唯有努力。所以,帛书版逻辑是一脉相成的。

易经八卦生财秘法_八卦生财阵_八卦易经财库

故人之所教,夕亦议而教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