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志山川类目对云南山川做了详尽的记述

口中央民族大学宗玉梅摘要云南地方志山川类目对云南山川做了详尽的记述。这些记述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是研究云南历史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文献,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信息,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及云南经济开发与建设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关键词云南地方志山川文献价值云南山川交错,现存的云南地方志总数约300多种,包括省志、府州厅县志、乡土志和山水志、盐井志呻1。“ 职方之记九州,必先以名山大川。盖其气所融结云雨于此、出人才于此、蕴物产于此、阜陋塞于此,成所关为甚巨。” 哆所以无论是通志、府志还是州县志,一以贯之的开篇之作,都是自然地理环境。尽管名称或称之为“ 地理志” 或称之为“ 舆地志” 或单独列为山川志,但都是对当地山川作了比较详尽的记述。云南地方志山川类目不仅记述了云南名山大川的分布脉络,还记述途经区域的历史沿革、地形地貌、风景名胜、关隘险要、神话传说、植物矿产等j 这些都为我们研究云南生态环境史、军事史以及自然地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一、研究云南历史的重要文献云南自秦汉以来就已纳入中国版图。战国时代楚将庄蹁入滇,建立滇国;汉武帝设益州郡;225年诸葛亮统三路大军亲征云南,对孟获七擒七纵;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 南诏国” ,南诏蒙氏封“ 五岳四渎” ;1253年忽必烈率军征云南,建立云南行省;朱元璋1381年派沐英率30万大军平定云南;民国时期云南军政府的成立⋯ ⋯ 诸多历史事件,都能在山川类目中找到相应的记载。

虽然记载分散,但对于研究云南区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云南山山水水背后的故事丰富多彩,围绕山川的神话传说多种多样,这些记载为研究云南民族之中,两翼前,各以一蓝旗分队驰进,至二蓝旗俱会驻看城,则围合矣。撒围时,两翼俱以蓝旗为首,每翼数骑,拥纛飞驰,谓之跑乌图哩。将至看城,喧呼吗喇喀,则围撒矣。” 问”《雪桥诗话》卷八8则记载行围归来赏赐善驰能射者,以及借行围之时宴请各少数民族:“ 每日传膳,例有赐。选善驰能射者为射生手,国语及蒙古语皆谓之默尔根。围中射中兽,则命若辈随踪追取。蒙古以及喀尔喀、青海,有未出痘者,多因行围,入觐山庄,万树园宴赉。” H 肼“ 万树园宴赉” 指以下内容:土尔扈特是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明朝末年开始游牧于额济勒河( 今伏尔加河) 流域。由于不堪忍受沙俄的压迫,乾隆三十五年( 1770) ,首领渥巴锡汗率土尔扈特和硕特、辉特、都尔伯特、厄鲁特等部众四十六万户,毅然踏上了归国的征途。经过八个月的长途迁徙,付出沉重代价,终于在次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土尔扈特部众的爱国热忱和民族牺牲精神,深深感动了清廷。乾隆帝在木兰围场的伊绵峪接见了首领握巴锡一行,破例用蒙古语同他交谈;置宴并赏赐;分封渥巴锡一行爵位;还举行大型娱乐活动。

中山川硕科技有限公司_九州志地理图片_地方志中的山川地理

同时,拨巨款抚恤数十万土尔扈特部众,又分其众为新旧二部,各设扎萨克。其后,又在热河行宫的万树园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并在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立了刻有《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通巨型石碑,以满、汉、蒙、藏四体文字记载了我国民族史上这一可歌可颂的爱国壮举瞪7。文化提供了丰富资料。云南多部方志在记述水系时都有瘴疠的记载,如《滇系》五之二《山川》金沙江:“ 金沙江亦兼称泸水之名,由会理州而南即武侯五月渡泸处也。两岸峻极,俯视江流如在井底,烟瘴拍天,冬月行人过此,亦皆流汗,惟雨中及夜渡乃无俣” 。“ 澜沧江⋯⋯经云州人永昌,广仅三十余丈,其深莫测,其流如奔,有大瘴,零雨始旭草立叶脱时,行人忌之” 。“ 潞江,在永昌府潞江安抚司东北五十里,源出吐蕃雍望甸,南流经司北,两岸陡绝,烟瘴甚毒,夏秋之间人不敢渡。本名怒江,以波涛汹涌而名也,诸葛武侯六擒孟获驻军怒江之浒即此” 。这些记载对云南瘴疠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二、研究云南自然环境的珍贵资料云南方志山川类目中记载的金马山、碧鸡山、五华山、太华山、滇池、海源寺、点苍山、鸡足山、西洱河、澜沧江、潞江、金沙江等,全面反映了云南地貌。如记“ 澜沧江地方志中的山川地理,一名鹿沧,其源出吐蕃嵯和哥甸;一云出莎川石下,其石似鹿故名。

自丽江度云龙州至于永昌,广仅三十余丈,其深莫测,其流如奔。东流顺宁,达于车里,入于南海,即《汉书》所云‘ 博南澜津’ 也,今日澜沧” 。记“ 潞江,在永昌南百余里,一日怒江,源出雍望,奔流而下,其深莫测,两岸陡绝。入夏则多瘴毒,不可渡” 口j 。这两条记载,说明两江地处山区,水流湍急,落差大。又如“ 滇温泉最多,而安宁州之碧玉泉为冠,在城北十里许。四山壁江,中《雪桥诗话》卷八10则记载清朝木兰秋弥之典的历史:“ 世宗御极十三年,省方匪暇。高宗岁幸木兰,虽圣龄望九,刷羽抨弦,行之勿替。成哲亲王乙卯热河侍跸诗有云:‘ 宝盖中擎九曜垂,天马亲乘万人睹。玉鞭珠勒不动尘,今岁皇祺八旬五。七十老翁扶杖来,伛偻翘瞻自渐沮。’ 每岁秋猕,先期令扈从诸臣,分日于山庄正宫门前较射。每岁春和,令诸皇子于南苑习围。嘉庆庚辰,仁宗上宾于避暑山庄。宣宗登极以后,遂不复举行秋弥。” 惭s《雪桥诗话续集》卷五51则记载雍正对木兰秋猕的态度:“ 世宗尝日:‘ 予之不往避暑山庄及木兰行围者,盖因日不暇给,后世子孙当毋忘家法。” ’ 郾”通过对史书和《雪桥诗话》( 初集、续集、三集、余集) 的比较,可以看出,史书存史求真,康熙帝御定的木兰围场典制,《清会典》载述甚详。

但这些典制是在多次行围中逐渐形成、逐渐完善的。而《雪桥诗话》作为诗话,往往以文学为切入点地方志中的山川地理,由诗而及制度,由诗而存史。‘参考文献【1】郭松又,李新达,李尚英.清朝典章制度【M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2】王志远,王则民校注康熙诗词集注【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13】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吏通义校注【M 】.中华书局,1985.[4】杨钟羲撰集,刘承干参校雪桥诗话【M 】,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f5】赵尔巽等靖史稿(卷九十,第十册)【M 】.中华书局,1976.【6】昭楗.啸亭杂录p咽.中华书局,1980.阴威常福,布尼阿林,袁丽坪.木兰围场田.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2).156 t● 世界2014.1月中旬万方数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