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8.1《天工开物》两则课件

《学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8.1《天工开物》两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由会员分享天公开物是地理方志吗,可在线阅读天公开物是地理方志吗,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8.1《天工开物》两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课标定位,学习建议,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十分发达: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 700多年;南北朝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早1 000多年。其余如四大发明都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贡献。,课标定位,学习建议,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古老的封建坚冰开始松动、融化。尽管作为封建王朝统治工

2、具的程朱理学仍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但呈日趋没落之势。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一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有感于社会的动乱、吏治的黑暗,开始意识到寻章摘句、死背经书等的弊端。他们经过艰难的抉择,把注意力开始转向对当时生产技术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于是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技著作,如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农政全书(徐光启)、科学与艺术融会贯通的乐律全书(朱载堉)等,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与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明代科学家的科学活动虽然不一定与西方科学有联系,但其学术水平足以与之匹敌。,课标定位,学习建议,本单元节选

3、的两篇文章分别出自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这两部著作都创作于明代末年,一个堪称技术百科全书,一个堪称地理学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历史上的“科技之光”。,课标定位,学习建议,课标定位,学习建议,1.从科学史的角度看问题。一方面要看到这些科技著作在当时世界范围内的领先之处,另一方面要学习科学家在艰苦恶劣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当中勇于求索的精神。要加强“科学人文”的探求,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及其永不磨灭的文化价值。 2.学习麻叶洞天时,可以和以前学过的山水游记(如唐宋时期柳宗元、王安石、苏轼等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发现各个时期的

地理信息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地位与作用_天公开物是地理方志吗_依申请公开文件是公开的吗

4、游记散文在写作风格上的差异,从而真切体会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 3.在学习中,要兼顾科技著作的科学性和文化内涵(或文学性),并结合课后练习,把学习的体会和心得迁移到需要完成的作业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认知能力。,8 天工开物两则,天工开物一书表现出了近代科学文化启蒙学派的优秀精神。它重实践而轻空谈,提倡观察试验而反对烦琐考证,重实用技术而批判神仙方术。稻治铁两则短文,涉及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表现了作者追求实学、期于实用的科学精神。学习本文,需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古代说明文的能力,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

5、经有过的辉煌成就。,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宋应星(1587?),字长庚,奉新(今属江西)人,明代科学家。明万历四十三年他和他的哥哥宋应升同时考中举人,以后屡试不第。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由于对经义八股文不感兴趣,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深入调查研究当时被称为实学的科技知识上,并着手撰写天工开物一书,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到崇祯十年(1637),终于完成了这部伟大的科技著作。,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天工开物全书共十八章,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工、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加工、采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车船、兵器和珠玉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天工开物一书详细记

6、述了领先于当时世界的各种工农业生产措施和科学创见。,新课助读,自主梳理,首先,在农业生产方面,记载了培育优良稻种和杂交蚕蛾等许多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其次,在纺织方面,作者详细记述了明代提花机的构造,并能够用和现代“轴测投影”类似的方法清楚地表达出提花机的结构、机件和形状大小、相互关系,并对缫丝、整经、卷纬、机织、提花、精练、染色等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是研究我国古代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的重要资料;再次,在冶炼方面,记载了用锤锻方法制造铁器与铜器的工艺过程,其中不少技术至今仍在应用。天工开物不仅全面反映了明末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发展水平,而且也体现了作者的农本思想。全书自始至终充分肯定了劳动人

7、民的生产实践活动。,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2.解多义,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辨用法,4.明句式 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 判断句 先铸铁成砧,以为受锤之地 省略句 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 介词结构后置句 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 判断句 其炎更烈于煤 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凡稻种最多。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点评:这里先从稻的种类谈起,以“凡稻种最多”一句总括其事。接着,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的形状、稻米的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作者在分类说明

8、时,非常注意细致的区分。比如,同为粘者或不粘者,禾苗与稻米都有不同的名称;同一稻种因为晚收可以改变粘性,功用也随之不同;有代表性的稻种,如长芒、短芒,都分别冠以著名产地的称号。这样的介绍,让读者对稻的种类、形态、功用在总体上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点评:这一段谈水稻的育种分秧。“湿种”是第一步,“最早者春分以前”“最迟者后于清明”。对此,作者没有进一步解释,不过联系前一段的交代,不难看出这与南北地域气候、稻种的品质是密切相关的。“播种”是第二步,其中以稻

9、秆、麦秸包浸至为重要,这样,既可以防冻,又可以增加养分。第三步是“分栽”,这是水稻种植较为独特、关键的一步,对农田的湿度要求很高,干旱、洪涝都不宜栽种。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记述的一些水稻栽培技术,如水稻育秧后30天拔起分栽,以及一亩秧田可移栽25亩,即秧田与本田之比为125,是来自生产实践的科学数据,对水稻种植具有指导作用。,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点评:这一段谈的是南方两季稻的栽种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作者在对比中说明晚稻比早稻具有抗旱的优势,还特意介绍了一种“高山可插”的旱稻。最后介绍“香

天公开物是地理方志吗_地理信息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地位与作用_依申请公开文件是公开的吗

10、稻”,因其有香气,专供贵人享用,但产量既低,营养又少,故为作者所不取。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具有崇尚实用、贬抑奢华的可贵精神。,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稻选自天工开物的第一篇乃粒,作者把“稻”作为全书第一篇,有没有特殊含义? 提示:稻并不在传统的五谷之列,但是作者把稻列在乃粒之首,放在小麦、大麦、黍、稷、麻、豆前面来论述,是因为在当时全国民用的粮食中,稻米占了十分之七,其他粮食只占十分之三,而麻、豆多作菜蔬、糕点、油脂之用。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统治阶级鄙视农业生产和农民。宋应星有感于当时富贵子弟把农民视同囚徒,读书的儒生把“农夫”当作骂人的话,而著天工开物,并把农业冠于全书之首,

11、表现了他关注国计民生的可贵精神。,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治铁是宋应星论述冶金工艺的重要篇章,这篇文章是怎样有条理地说明当时的“治铁”工艺的? 提示:第一段总说锻造铁器的方法,即以熟铁为原料锤锻而成。作者采用分类别的方法,将熟铁分为两种,一是刚出炉的“毛铁”,二是没有生锈的废旧铁器。并清楚地交代了两类加工时的损耗。两相比较,其优劣不言自明。 第二段谈炼铁用炭。说明炼铁所用的炭,以煤炭居多,以木炭较少。并解释了原因:用煤炭比较方便。作者也强调了木炭比煤炭的火炽烈。 第三段论述锻铁工艺。首先指出铁性“逐节粘合”的特点,只有不断锤打,才能合为一体。而淬火又是其中关键的一步,铁器的坚韧与否,

12、全在这一环节上。最后对比中西方的焊接技术,指出中国与西方在铁器的接合上存在“铸成”与“锻成”的区别,表现出作者在冶金方面对西学知识的熟悉程度,具有开阔的视野。,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天工开物在语言上和行文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在语言上,天工开物有“百科全书”式的叙述风格。每章文字,先概括说明主要议题,提出一般原理,进行作诠释或下定义性质的描述;然后再就具体事例,或按操作次序,或按工艺流程展开叙述,逐次延伸,并对重点内容详加剖析,语言简明,表述清晰。在行文上,天工开物全书在正文之间辅以夹注,既对正文做了补充说明,又传达出更为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且语言生动有趣,有舒缓叙事节奏、调节

13、阅读气氛的作用。,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天工开物书名取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辞上“开物成务”,意为以人工技巧开发自然界的有用之物。全书共三卷十八章,内容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经验为主,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产的所有领域。每章都用一个出自古代典籍的古雅的文言词语(两个字)命名,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全书以“谷物”开篇,以“珠玉”结束,对这样的编排次序,作者在天工开物序中做了说明,就是要体现他“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天工开物一书涉及的农业、工业生产技术近三十种,本课选取的两则,一农一工,颇具有典型意义。虽然篇幅短,但仍可以一窥其中的科学思想。首先,宋应星置乃粒于卷首,开宗明义,

14、表现了他的重农思想,这与那些视务农为可耻的传统读书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其次,从稻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应星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农学中的“三才”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的农学,历来强调天、地、人三种因素的协调。如,管子的牧民权修等篇提出了“务天时、务地利、用民力”等思想,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稻中对天时、地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更强调人的作用:通过科学育种、合理分秧、培育新品种,就可以达到丰收的目的。另外,这两篇文字,尤其是治铁一文,也突出地反映了宋应星的技术思想,即“法”“巧”“器”三者的完美结合。法,就是操作方法;巧,就是人的技能和智慧;器,就是工具和设备。而在这三者之中,宋应星一贯认为人的巧智是最重要的,是主宰“法”和“器”的灵魂,在其他篇章中他对此多有论及。而融会所有这些思想的,是作者一以贯之的追求实学、期于实用的科学精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