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如何演天下之道究万物之理

易经 经文 2023-05-05 09:19

周易下经天地之道_周易天地文王神算_周易天地 金锣奇人

周易如何演天下之道 究万物之理

王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部《周易》,演天下之道,究万物之理,被称之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蕴含的丰富哲思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是一部当之无愧的中华原典。

随着古文字材料与日俱增、古文字研究水平不断提升,重新解读先秦经典文献成为可能。王化平教授的《〈周易〉卦爻辞校释》是一部典籍校释著作,利用传世文献中的异文材料和近年新出文献,对卦爻辞进行了全面校勘,从初稿到成书耗费了九年。

《〈周易〉卦爻辞校释》依今本《周易》卦序展开,对《周易》六十四卦的卦爻辞进行了逐卦逐爻的校勘、注释,每条卦爻辞之下均包括“异文”“易传”“释义”三部分,“异文”旨在辨析异文、校勘经文,是“释义”的基础;“释义”重在训释卦爻辞,以训诂为主;“易传”是“释义”的参考。在已有的《周易》训释作品中,少有将异文整理与经文训释相结合的。这与两方面的原因相关,一是在简帛材料出土前,虽有大量异文材料,但能为训释经文提供新思路的并不多;二是与一般古籍相比,《周易》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训释《周易》经文不仅需要训诂学的素养,更需要对易学有专门研究。异文的整理虽然是文献学的工作,但辨析异文不仅需要文献学素养,也需要易学素养。《〈周易〉卦爻辞校释》将异文整理与经文训释相结合,收集了传世典籍、简帛文献、汉魏六朝石刻、敦煌遗书中的《周易》异文材料,用到了最新刊布的清华简《筮法》和《别卦》的简帛,于卦名理解颇有帮助。与此同时,注意与清人的相关作品比较,实当补充。经文文字先以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为底本,取唐开成石经《周易》通校。分析异文力求简洁,旨在辨析异文间的关系,找出本字或正字,为经文训释提供基础。

《<周易>卦爻辞校释》虽然艰涩难懂,但作者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从《诗经》《左传》等古籍中引用同期语料或古史故事周易下经天地之道,使人茅塞顿开。《周易》卦爻辞与《诗经》中很多作品的创作时代比较接近,该书第三部分“释义”在对卦爻辞的大意进行梳理时,特别注意借鉴《诗经》中的语料。比如书中认为屯卦中的“即鹿无虞”之“鹿”不应读作“麓”,是据《诗经》中“鹿”的意象与朋友相聚有联系,而屯卦也有相聚之义。

周易天地 金锣奇人_周易天地文王神算_周易下经天地之道

《〈周易〉卦爻辞校释》,王化平/著,定价:298.00元

该书在吸收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又有着新的思考。在解释咸卦时,作者没有采信一些古文字学者的看法,坚持认为“咸”宜读为“感”,不宜依“钦”字作解。在清华简《筮法》公布之后,认为咸卦与夫妇之道相关的传统观点看起来更有可信度,更何况卦辞中有“取女吉”,显然指向夫妇之道。同样基于象数,该书认为临卦初九和九二中的“咸”字也当释作“感”。

“我既不主张经、传分观,也不主张完全循着传统的经传合观的思路去解释经文。我一方面用到一些出土文献及古文字学带来的新知识,另一方面又注意卦爻辞的特殊性和系统性。”王化平先生如是说。

训释《周易》经文不能不用象数,不过,历代象数极为繁杂,若不加选择,则易使训释滑入主观。《〈周易〉卦爻辞校释》中对于象数的运用恰到好处,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注意将汉易中的象数内容剔除出去,二是注意有节制的使用,三是注意经文内部的证据。在近年出版的《周易》训释作品中,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基本不顾象数,主要依赖文字训诂;另一个则是无原则地利用象数,缺乏系统性和历史眼光。比如有学者认为咸卦当为钦卦,或“咸”当读为“缄”,这是没有充分考虑《周易》六十四卦的象数体系而做出的误判。又比如很多学者认为无妄卦的卦名当读为“无望”,则是没有考虑到无妄卦的卦象。有学者在释蛊卦九三爻“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时,说“三居震体(三至五),震为男,有‘父’象。此爻刚而不中,与上无应,故小有‘悔’”。事实上,援乾卦九三爻之例可知,九三爻只是刚强略有失当,说“小有悔,无大咎”,与乾九三“厉,无咎”大体相当。这里用不着用互卦、爻应等象数思路。《〈周易〉卦爻辞校释》在解释卦名时参考了卦象,并将《序卦传》附在每卦之下。在解释卦爻辞时,尽可能贴近所在之卦的主旨,有时还考虑卦象、爻象。书中还将《彖传》和《象传》也抄录下来周易下经天地之道,这方便了读者参考。

《周易》的重要特点是它用诗性的语言承载了卜筮的功能。卦爻辞的解释最好能够说明何以有吉凶休咎之不同,因此有时不能不兼顾象数。就训释卦爻辞来说,象数不仅是易学问题,也是语言学问题。任何语言都有其语境,象数就是卦爻辞的语境之一。所以,该书在注释卦爻辞时,虽然用了一些象数方法,但力求克制,以免演绎过度。具体来说,基本不涉及汉以后的象数,所用者大体不出《彖》《象》二传和《左传》《国语》的范围,卦象主要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父母六子,爻方面主要是阴阳和爻位。卦爻辞本为卜筮之用,完全摒弃象数过于极端。卦爻辞创作时间较早,不在西周初年,就在西周中晚期,所用象数直接、简单的可能性更大,过于复杂多出于后人的演绎。

《周易》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原典之一,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周易〉卦爻辞校释》的出版不仅有益于易学研究,而且有益于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研究。

版面欣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